據咨詢公司A.T.Kearney 最近的報告顯示,美妝企業現在性交動態圖面臨激烈競爭,為瞭生存,考慮並購為上策。並購交易目的通常包括:獲得客戶,創新,渠道拓展以及市場開發等。
該報告分析瞭2010年~2015年間的214起美妝、個護行業並購交易。結果顯示,如果一傢公司能在每年至少發起兩次並購交易,那麼它的增長速度將比其他公司快26%。而那些並購次數少的企業:年銷售額少於10億美元的,增速為14%;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,增速為10.8%。
該報告的合著者Hana Ben-Shabat 認為,對成熟企業的並購熱潮主要受停滯市場中尋求增長的需求驅使。美國美妝及個護市場在過去五年僅增長3%,在未來五年也不會有很大改善,該行業的集中性將成為促成並購的另一大驅動力。
她表示,美妝行業的有機增長正在放緩,並購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。企業需要明確目標,正確評估,瞭解哪個品牌才是真正適合自己企業的收購對象。
A.T. Kearney 指出,獲取新客戶群是並購交易最主要的目的之一,企業尋求拓展在新消費者群體中的市場份額。2014年,法國歐萊雅集團美國子公司收購美國有機美妝品牌Carol’s Daughter 的案例為前者拓展瞭各膚色女性消費群體。
其他類似案例包括:伊麗莎白·雅中文字幕無線手機在線頓(Elizabeth Arden)收購 Justin Bieber 和Nicki Minaj 名人授權香水、澳大利亞日化集團PZ Cussons 收購護發品牌Fudge、露華濃(Revlon)收購美甲品牌Sinful Colors。
並購的第二大目的是尋求創新,此類收購案例包括:歐萊雅收購定制彩妝品牌 Sayuki 、雅詩蘭黛收購泥面膜品牌GlamGlow,收購這樣的創新品牌是美妝企業尋求創新的捷徑之路。
市場開發是第三個並購目的,此類收購案例包括:日本美妝品牌Kosé(高絲)為瞭拓展美國高端彩妝市場收購彩妝品牌Tarte、梅西百貨(Macy’s)收購美容專業零售商Bluemercury。
Ben-Shabat 預測,美妝並購市場將持續活躍,新興的獨立品牌是收購標的首選性生活片。未來像雅詩蘭黛收購Too Faced、歐萊雅收購IT Cosmetics 這樣的大手筆交易將成為常態。美妝企業間的競爭愈發激烈,並購交易也更火熱。
2017年並購市場展望
據預測,2017年的美妝並購趨勢將由兩個關鍵因素主導:
大型美妝企業通過收購創新品牌省去部分內部創新的環節
私募股權希望投資增長型品牌,期待有朝一日轉手時大賺一筆
2016年一大波的並購狂潮並不意味著在2017年將暫告段落。
今年彩妝品牌得到瞭廣泛關註,而2017年其他品類將逐漸嶄露頭角。
2017年投資市場值得關註的彩妝品牌包括:專註於眉部化妝產品的彩妝品牌Anastasia Beverly Hills 以及Laura Geller, Cover FX, Mineral Fusion、Julep、摩洛哥堅果油美妝品牌Josie Maran。
Stifel 分析師Mark Astrachan 認為,彩妝在過去幾年經歷瞭超高速發展,但未來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是個問號。彩妝並購的放緩將給護發、護膚、香水品類留下瞭較大的增長空間。但專傢預測,美甲行業的交易熱度將相對較低。
很多分析師將護發品類看成下一個大熱門。如果一個護發品牌有自己獨到的知識產權,並深諳消費者的需求,就會成為熱門。比如說專註於卷發護理的Devacurl 和擁有專利技術的Living Proof。護發品牌Oribe 是另一個並購熱門,但品牌同名造型師與所屬公司Luxury Brand Partners 的法律糾紛可能會阻礙交易的進行。
知情人透露,護膚類品牌也有大量並購機會。已故的肉毒桿菌之父Fredric Brandt 創立的品牌Dr. Brandt 預計將於明年出售。其他可能參與並購交易的護膚品牌包括:Perricone, MyChelle 和 Drunk Elephant。
香水品類的並購交易預計在2017年較為平緩。知情人透露,香水及傢用香氛品牌Nest 明年將掛牌出售,獨立和手工調香品牌將繼續成為熱門。